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開國以來的第十三代皇帝

年號萬曆,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

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登基,是為明神宗

其實即位之初世人並不稱他為神宗,神宗為其廟號

廟號通常是皇帝老子往生之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意思就是皇帝在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據考證是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

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

後面繼任有治國才能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神宗等

有時廟號的選字也蘊含了有褒貶之意

好的例如: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

一般平平的:文宗、武宗、神宗、英宗、玄宗、真宗

比較差的:紂王、幽王、光宗、熹宗、哀宗、思宗

 

 

眼前這個漢白玉石座上頭寫著萬曆帝寶座

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

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

 

 

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他兩個皇后的棺木

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當然,這並非原來的,而是後來所複製的

因在開挖時,歷經了幾百年的木製棺槨

都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腐爛

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

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帝棺槨

 

 

明神宗朱翊鈞10歲就即位當皇帝,一直到他駕崩在位共計48

一個10歲的孩子當然是無法治理這一龐大的國家機器

因此,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張居正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也是萬曆的第一任內閣首輔

在他輔政時期,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使社會經濟產生了很大的進步發展,後世稱之為「萬曆中興」

但隨著新政的策劃與執行人張居正過世後

萬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明神宗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

就像是電視情節一般

之後他竟然長達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

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實在是荒唐到了極點

 

 

歷史學家黃仁宇寫了一本《萬曆十五年

英文書名(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中譯:無關緊要的1587

看似無關緊要、無重大動盪

但實際上可能卻是明朝發展至盡頭而步向滅亡的一年

 

 

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

內部全部用石所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公尺

內部皆無樑柱支撐,門型為石拱門,相當高大

地宮中有7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

 

 

明朝人把地宮的墓牆稱為“金剛牆”

所謂“金剛牆”,就是地宮墳墓的外牆

通常古時盜墓者,當發現了“金剛牆”

就知道已經挖到了地宮了

 

 

 

 

 

 

能夠找到定陵,就是源於意外發現了這一塊帶有刻字的指路的小石碑

上面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無料カウンタ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j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