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今天主題之前,首先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何謂”河西四郡”?

所謂的”河西四郡”,就是在甘肅省境內狹長型的地區中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四個起源於西漢漢武帝時期

在長城以北建立了屯墾戍邊、移民開墾的大片農業區

主要設置的目的:就是一種要和匈奴做長期對抗之用的國防考量

而我們這次絲路行的起點是甘肅的蘭州

按傳統的路線行進,應該就是照著河西四郡的路線一路往西挺進

但當然絲路的路線還有多條支線

而我們的路線就走的是其中的一條支線

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取道青海遊青海湖

而犧牲的就是河西四郡當中的”武威”這個點

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前提之下

對於這樣的安排雖不是非常的滿意

但是也只有接受了

 

 

 

 

 

 

 

 

塔爾寺(藏文:སྐུ་འབུམ་བྱམས་པ་གླིང)藏語稱為「貢本噶丹賢巴林」

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

初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

塔爾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

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

在還沒有正式進入塔爾寺之前

大家的目光都被在廣場上的這八座造型特殊的白塔所吸引

這八座寶塔被稱為”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

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

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

其名稱分別為:聚蓮塔菩提塔多門塔

降魔塔降凡塔息諍塔勝利塔涅盤塔

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

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

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

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裏面藏有梵文

 

 

 

 

 

 

宗喀巴何許人也?

宗喀巴 (藏文:ཙོང་ཁ་པ་,意為宗喀人,1357年-1419年)

法名羅桑札巴,意為「善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

「格魯」字面上的意思是「善規」

宗喀巴大師強調修行順序,要先顯後密,顯密並重,「提倡苦行」

僧人不結婚,戒殺生,禁飲酒,斷絕世俗交往...等等

比較為人所知的,現行藏傳佛教當中稱格魯派為「黃帽派」、「黃教」

是因為宗喀巴戴黃色桃形僧帽的緣故

其弟子克珠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

意即最初第一世的“達賴”&“班禪”喇嘛,就都是他的座下弟子

他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是一位偉大的理論家

普遍被藏族人認為他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一直流傳至今的兩大世系的活佛轉世系統

就是由當時一直留用至今

由於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

這裡就成為信徒們嚮往的出名聖地

歷史上,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達賴喇嘛

第六、九、十世班禪大師均在這裡駐錫過

 

 

 

 

 

 

 

 

 

 

 

 

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

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其中酥油花是最為人所知的

酥油花,是用酥油塑造而成

酥油是以馴養的犛牛的產乳製成的奶油

它是青藏高原的放牧人家最重要的主食和貿易食品之一

酥油的脂質含量是牛奶的兩倍,口感近似起司甚於奶油

酥油可製成酥油茶,現常被當作供奉佛和菩薩的供品

酥油晶瑩潔白,鬆軟細膩,容易調合各種顏料,塑成各種珍奇的藝術花朵

塔爾寺的酥油花集塑雕藝術之大成

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而且規模宏大,內容也豐富多彩

只是在館中因礙於智慧財產的關係,全面禁止照像

因此,在此只能向想要看的朋友說聲抱歉

 

 

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寺廟)

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

前面四座在西藏境內,塔爾寺在青海、拉卜楞寺在甘肅

上次的西藏之旅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都已走過

甘丹寺原本也要去,但因為交通原因為能前往,甚憾!

除西藏甘丹寺與甘肅的拉卜楞寺未去之外

六個我已去過其中四座,感覺似乎和藏佛似乎非常有緣

 

 

【延伸閱讀】

 

西藏(6) - 黃教六大寺之一色拉寺

 

西藏(13) - 黃教六大寺之二扎什倫布寺(1)

 

西藏(14) - 黃教六大寺之二扎什倫布寺(2)

 

西藏(16) - 黃教六大寺之三哲蚌寺(1)

 

西藏(17) - 黃教六大寺之三哲蚌寺(2)

 

西藏(18) - 黃教六大寺之三哲蚌寺(3)

 

 

 

無料カウンタ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j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