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到了北京 ”北京中軸綫” 這個名詞
便不斷的在我們的行程當中一再重複的被提起
自從元朝定都大都(北京舊稱)以來
繼而經歷明、清、民國乃至現在(解放之後)的好幾百年
這個城市最重要的大、小建築物就和這條中軸線
產生了脫離不了的親密關係
可以說是北京的發展都是依著這條中軸線往外輻射出去
而今天的行程都幾乎是走在這條線上面
有時不禁佩服歷史上的這些偉大的城市規畫、建造者
在當時並不像科技發達的現在又是衛星定位、又是GPS……..
他們是怎樣的一種發想、理念
將這些可供後人參觀、遊歷的歷史遺跡
都串聯在這條北京中軸線上
老的軸線依然屹立
新的軸線不斷的延伸
這正是老幹新枝交相呈現的『北京城』
我們一路從天安門開始進入了故宮的這趟旅程
一直到接著而來的端門乃至是後面的午門
都始終是踩踏在這條中軸線之上
城牆是左右對稱的
皇城坐落在中軸綫上也是左右對稱的
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曾經說:
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綫的建立而產生
【端門】在明、清時期,每逢皇帝上朝主持朝政議事
據稱百官皆跪於端門前,等待待皇帝召見
以往在城門樓上還會安排幾個臨時演員扮演皇帝以及嬪妃
今天大概是因為氣溫太低,索性以三個假人(黃圈處)代替
讓過往遊客感受感受
【午門】可就比較為一般人所熟悉了
因為常常在一些歷史電視劇當中聽到類似的台詞:
把他推到午門斬了!
印象中的午門,就等同於是殺頭的地方
但是午門真正的作用日常是頒發皇帝詔書的地方
遇有重大戰爭,當大軍凱旋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另外,皇帝會宴請百官、欽天監獻曆書給皇帝…會在午門進行
比較接近之前說法的是:皇帝「廷杖」(打屁股)大臣是在這裡
而「廷杖」又分為用心打和著實打
用心打就是打到殘廢,至於著實打則是棍棍要人命不留活口
根據了解明代斬首是在大街上,清代改為在菜市口
根本跟皇城內的午門並不相干
所以,經過今天的了解終於知道-電視所演的並不是正確的
當然就是因為這樣的歷史故事
也增添了旅程當中的樂趣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