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揮別了到達吳哥初日洞里薩湖所見
心中已形成的沉重陰霾之後
第二天吳哥之旅的行程
我們馬上進入了此行的主要重點-吳哥城(Angkor Thom)
吳哥(Angkor),高棉語是「城市」的意思
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柬埔寨西北方的暹粒省(Siem Reap)
包括古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的歷代都城和寺廟
在這片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古蹟群星羅棋布
眼前的這座由精美石雕堆砌而成的古建築
就是有名的巴戎寺(Bayon)
構圖複雜、層次立體的戰爭場景
裡頭充滿了宗教教義、種族(長耳朵)的特徵
也某種程度的記錄了當時的服裝、配飾、武器
這一面牆上我看到似乎是一幅海陸大戰的景況
當中蓄長髮的應不是高棉當地的阿兵哥
水中游的不只是魚,還有潛水的蛙兵
畫面左方還有一人被鱷魚咬到左腿
最底下應該是關於森林當中的描繪
有牛、狗、猴子,還有拿著弓箭的獵人
這個畫面是不是生動極了?
就如同是現在流行,戴著眼鏡看3D影片一般
巴戎寺(Bayon),也有人稱它做巴揚寺
位置在大吳哥王城中央,正面朝向東方
迴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
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頂,但由於年代久遠
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後人憑弔
值得一提的是寺廟之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
舉凡古代戰爭、百姓生活百態、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等
都充分的記錄了當時生活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
每一幅活靈活現的石刻壁畫
彷彿都在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
這應該是產婆正在幫婦人分娩的狀況
也被忠實的記錄在石刻當中
巴戎寺是在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任內所建造完成的
闍耶跋摩七世是一位將吳哥帶領到顛峰的一位君王
他篤奉佛教,整個寺廟採用佛教教義
以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建造
中央拔尖、磊磊環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
四面城牆象徵喜馬拉雅山
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
當時的高棉民眾也信奉印度教
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圖像以佛教為主,融合印度教
是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寬大的宗教政策
讓民心回流國王權力中心的縝密考慮
在古時封建世界的統治階層,常常都會以宗教的方式
來當作其統治當時帝國皇權的合法性
象徵君權是由神所授予的,中外皆然
這可不是咱們台灣用來ㄟ粿的石磨喔
這座殘破只剩下一半的石器稱為優尼(Youni)
方形造型,中間的孔洞象徵孕育生命的子宮
下方還有一條引道則是代表產道
是一種代表女性生殖的形象象徵
象徵男性的稱為林迦(Linga)則是一根圓柱體
若有機會之後再PO吧!
「優尼與林迦」是印度教最基本的信仰
佛教也承襲了印度教這樣的思想
蘊含了印度教當中生命的綿延傳續
Apsara(阿帕莎拉)是印度教當中美麗的飛天
這在吳哥參觀中隨處可見的印度教基本圖騰
看到了這個畫面,就使我想起了在敦煌莫高窟看到的飛天
地方雖然不同,但是感覺卻是一樣雋永!
這些無與倫比的壁上石刻
我認為是來吳哥旅遊,最精采且不可替代的部分
若不是有時間上的限制
我認為應該是一個人花上一兩天的時間
找個個人嚮導也可、自己按圖索驥也可
慢慢的、像看故事或是漫畫一般的仔細端詳
會發現雖然是在12世紀時興築的神廟
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
但是,其中的人物、故事情節、器物、場景
似乎就在現實生活當中般的栩栩如生
同時也對於古時生活狀況,做了最清楚的交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