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春--這是一般人在一年當中,氣候最適宜的春天
常常大夥兒扶老攜幼、男女情侶最喜歡從事的休閒活動
話說也不知是曾幾何時
全台忽然間似乎是興起了一股賞花的熱潮
近幾年只要到了暮春時節的三、四月間
全台幾個著名的賞櫻之地莫不是萬頭鑽動
像是傳統的陽明山的前山公園、中正紀念堂
較遠的如中部武陵農場、九族文化村、阿里山
都是台灣幾個著名的賞櫻花勝地
近年來北部出現了一處賞花新樂園
淡水天元宮
此處發展歷史是近三、四十年間的事
原名為無極天元宮的宮廟主體
正殿主要為供奉無極老祖,主神為玉皇大帝的道教宮廟
建於山坡上的道觀佐以沿途種了上百株的櫻花
每當盛開之時,總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愛花民眾上山賞花
只是我常在想
小時候記得讀過一課的課文,內容主要是講述世界各國的國花
英國是薔薇、美國山楂、荷蘭鬱金香、加拿大糖槭、日本櫻花、
中華民國梅花……
不同的國家皆有不同象徵性的花,代表該國的特性
有的是基於歷史考量、有的則是獨特的自然環境
我比較不解的是:為何在台灣大家比較喜歡觀賞的是別人的國花?
而不是我們的梅花?
這個疑問在有一次聽廣播節目當中
獲得到一個我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答案
之所以造成現在全台賞櫻的熱潮
是因為台灣以前曾經被日本人統治之故
在日治期間,日人在全台灣栽種了大量象徵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櫻花
經過了數十年這些櫻花樹越長越高、越大
遂成為目前全台櫻花多過於梅花的現況
當然不可否認的,這樣的想法帶著一種非常強烈的民族性意識形態
但是,我認為既然在民國17年梅花被定為我們的國花之後
似乎我們也沒有非常努力的將梅花這樣的植物在全台灣普遍栽種
若是大家有這樣的想法與共識的話
我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梅花梅花滿天下”的盛況可期
因為賞花這樣的集體行為,畢竟是符合了”數大便是美”的美學通則
不知道這樣是不是一種忠貞的愛國表現?!^-^
此間盛開的山茶花亦頗有可觀
這個角度據說是天元宮拍照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