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面稱之為下馬酒(其實在很多少數民族部落皆可見)
這是一種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為遠道而來的客人接風洗塵的表現
富含草原人民對大自然及祖先崇拜的內在意涵
在他們一面獻酒的同時,一面還扯開了喉嚨伴隨著一旁的馬頭琴
真誠的唱出這片草原之子,對我們遠道來客的歡迎之意
來到這片草原之鄉的第二天
我們來到了地處於陳巴爾虎旗境內的巴彥呼朔部落
這是一處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所轄一個蒙古自治旗
之所以稱之為”旗”,是源於清朝時對此地所做的行政區劃
因為,自古蒙古就是屬於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到了滿清統一了這片草原地帶,對於這些蒙古部族
以滿清八旗的編制方式來編制蒙古八旗
敖包是一蒙古語,是" 堆子"的意思
凡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都算
舊時遍佈蒙古各地,多用石頭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樹枝壘成的
夏秋兩季曾把敖包當做神靈的住地來祭祀
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誌
後來逐步演變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徵
在敖包上插上樹枝、柳條,稱為"蘇德"
象徵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等英雄用過的刀槍
鐫刻著開疆擴土的輝煌,把哈達繫在"蘇德"上,以表達子孫的敬仰
只是今天老天有點不賞臉,下起了不算大也不很小的雨
我們冒著雨,走在平時牛、羊所處的草場之上
一路看到了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日格勒河
也看到了平時蒙古部族舊時用來駝運牲畜貨物的勒勒車
對於我們這群想要一覽這片,遼闊呼倫貝爾草原的觀光客來說
著實有點失望,不!應該是蠻失望的
但是,對於當地以牧羊、牧牛維生的蒙古牧民而言
這可是他們所期望的
真可說是”一樣的天候,卻是兩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