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吳哥城的東門走出城去
除了上次所介紹過的塔普倫寺之外
還有幾個非常精彩、不得不提的建築
其中,眼前的這一座塔高寺便是
初見塔高寺時,總是被它那粗曠雄渾的結構所吸引
有別於其他精雕細琢的建物外觀
看起來格外的有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它是闍耶跋摩五世在大約公元 1000年前後修建的
關於這個尚未完成的寺廟
沒有繼續修建的原因,說法不一
【其一】
有人認為是建造中遭雷火擊打
朝廷認為是不祥之兆,便放棄了修建
【之二】
另一種說法是歸咎於當初所選擇的石塊太過堅硬
不適於雕刻,因此只保留了石塊砌建的建築雛形
雕刻的部分沒有進行,故找不到任何雕刻圖飾
這樣的情形就讓我想到
其實在台灣好像也有類似狀況
常常會看到地方上在蓋宮廟之時
往往少有一次到位、蓋完成的
原因大多是牽涉到興建經費多由信眾捐贈而來
隨著經費的到位才有辦法繼續的修築
一座廟宇蓋個十年八年比比皆是
正所謂「一時風,駛一時船」也!
塔高寺在吳哥建築的考古中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就是在之前吳哥建築的考古學界
一直無法斷定吳哥建築中唯美精緻的雕刻
究竟是先將石塊雕刻完後再堆疊上去
還是堆疊上去後再進行雕刻
塔高寺則提供了一個先建後雕的有力證明
從勝利之門(東大門)走出去約莫500公尺之譜
有兩座神廟遺址分立兩旁
分別是北邊的塔瑪儂和南邊的周薩神廟
兩廟的規模幾乎相同,乍看之下就像是對稱一般
是同時期、同樣平地式的寺院
只是周薩神廟架高了參道,別具一格
周薩神廟的由來據說是在19世紀後期
駐柬的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
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Say)
因此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
塔瑪儂遺址(Thommanon)建於1113年至1130年間
是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興築的印度教寺廟
小而精緻的塔瑪儂寺,供奉主神為濕婆與毗濕奴
塔瑪儂裡最有看頭的主要參觀重點
就是提娃妲(Devatas)女神浮雕像
牆上所鑲嵌的眾家女神和仙女們的浮雕
每尊的造型雖然都不相同,但同樣十分講究衣著服裝等細緻處
從精雕細琢的髮飾、腰鏈、背環看來
某種程度的也反映出了當時的穿著習慣與風格
由於使用當地砂岩石材的關係
仙女的嘴唇普遍泛著淡紅色
就像是塗上了口紅一般的真實,實在巧妙!
塔瑪儂的仙女浮雕特色是鏤空雕刻
這是一項令人讚歎雕刻者的偉大技藝
華麗的女神雕像站姿穩直莊重,保留非常完整
是塔瑪儂最著名的藝術傑作
吳哥華麗綿密飽滿大氣的風格在此處展現
難怪被稱之為「吳哥藝術的珍珠」
除了有精雕細琢的仙女之外
其實塔瑪儂遺址流傳至今
由於歲月的積累,時間走過的痕跡
處處都顯露在它主要建物之上
表面美麗的苔癬石綠顏色,不就是"苔痕上皆綠"的寫照嗎?
在吳哥充足的陽光照射之下更形耀眼
就有如古老青銅器的銅鏽所散發出的質感
處處都流洩出吳哥在當時作為偉大國家的歷史印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