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元宵節「北天燈,南烽炮,東寒單」已成為這個節慶的特色
北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活動就是放天燈
關於『天燈』的由來,據說歷史要拉回到三國時期,蜀漢軍師諸葛孔明所發明
當初的主要用途,是在軍事上傳遞軍情之用
流傳到後來,普遍被民間用來老百姓向上天眾神明,祈求平安福氣、添丁發財之用
至於何時傳入平溪鄉的十分村,據說是孔明的後代移入該村,為了不忘先祖
而在每年元宵節前後施放天燈以感懷先祖
另有一種說法是臺北縣平溪、十分一帶,位處偏僻山區,開發甚遲交通不便
原為平埔族的勢力範圍,早期入山開拓的漢人,常遭殺害或土匪搶劫
由於通信不便,墾拓的人們遂以「放天燈」互報平安,後來逐漸演變成當地元宵夜特有的習俗
造成台北平溪會如此有名氣,主因十多年前經媒體傳出後,漸漸為國人所知
目前每年元宵節該鄉都舉行一系列天燈會
甚至於變成台灣觀光活動當中,一項重要的節慶特色
甚至隨處都可以看到,有專人解說並教導
我想:『天燈』應該是『熱氣球』最早的縮小版的雛形吧!
就在靜安吊橋前,這一個「十分寮天燈發源地」的水泥塑像
取名「十分幸福」,寫得真好
放天燈前,首先要在天燈的紙上,寫上個人期許來年所祈求的願望
例如:「財源滾滾來」、「工作順利賺大錢」……等
當然也有人寫得非常具體「年薪千萬」、「樂透中5億」、「變成34C 」
這一類讓人看了會噴飯的也有
這個天燈上居然寫上「酒駕不被抓」,大佬:你也太猛了吧!
平溪鄉十分村的天燈,已經成為鄉內重要的經濟收入
由此可見天燈產業對於平溪地方經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故當地流傳著「糊一天可以賺八天,賺八天可以吃一年」這樣的說法
當看到數以百計的大、小天燈,隨著主燈被它的主人,鬆開手往上衝的那一霎那
我想:任何的等待,似乎都化為驚呼聲當中,甜美的回憶
這些天燈似乎每一個也都背負著在下方施放者滿滿的期待
做為一個傳遞的媒介,將每個人的願望送上天際、直達天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