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兩天天氣好像不錯太陽也露臉了
似乎已經讓人有種乍暖還寒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
但是,前陣子動不動冷氣團就籠罩全台
造成那樣陰鬱溼冷的淒風苦雨天
讓我不得不把已經躺在電腦多時的這些相片撈了出來
趁著氣候還沒真正轉暖之前
再好好的懷念一番!
在台灣賣麻辣鍋的店家何其多
似乎這樣的地方美食
已經成為台灣人喜歡的一種飲食方式
但是,講到正宗的麻辣燙的發源地
應該還是得從四川說起
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
他來源於民間,昇華於廟堂
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
都是他地所望塵莫及的
火鍋已成為四川和重慶兩地的標誌代表性美食
譚魚頭,之所以取這個名稱
顧名思義創辦人姓譚
賣的品項是魚頭火鍋,故名之
多年前也曾引進到台灣
台北、高雄都有分店
但似乎有點水土不服沒幾年就關門大吉了
沒想到在台灣還沒機會吃
與他的第一次接觸竟會是在發源地
這次來到四川正巧安排了這個行程
雖然此刻正值八月的酷暑
但對於嗜辣的我來說,這實在是太棒了!
紅鍋湯與白湯鍋的組合
應該是我們已經熟悉的鴛鴦鍋型態
據店家資料所載他們家的麻辣鍋
湯色靚紅、辣香濃郁、辣而不燥
涮食魚頭鮮而不腥,入口竄香、回味悠長
其中最重要的靈魂,就是「二條筋」品種的辣椒
據說吃了之後不上火也不傷胃
再來就是整鍋中的主角「魚」了
俗諺:「食肉不如食魚,食魚貴食魚頭」
譚魚頭選用當年飼養1.8至2.5斤重的花鰱魚
因為這時的魚頭大、刺少、肉質細嫩,最適合火鍋烹調
豆腐和魚肉自古以來一直都是絕配
小時候就聽家父說過“千滾豆腐萬滾魚”這句話
講的是中國人做菜講究火候
點出豆腐和魚都是比較耐煮的食材
用小火慢燉的方式能增加魚肉的鮮美滋味
而魚頭在辣湯滾煮下膠原蛋白逐漸釋出
吃在嘴裡除了魚本身的鮮美滋味之外
再加上麻辣鍋的香與麻,實在過癮極了!
其他像是毛肚、豆腐都是吃麻辣鍋不可或缺的食材
如果再配上老油條那就更完美了!
往回看了一下
好像很久沒寫”食記”這類的PO文了
多年前曾經瘋狂寫了一陣子
自從開始力行減重計畫之後
這一類的事情做的就比較少了
另一個因素,自己也回顧了一下之前所做的
好像也常常為了要記錄吃的當下的影像與心得
在餐桌上除了碗筷之外還要拿著相機
在食物剛上桌時先叫大家不要動
等到拍完了之後才可以開始動筷子
把吃這件事一時間變得很複雜、很忙碌
好像已經漸漸地失去了”吃”的享受與樂趣
話雖如此,但此刻看著這些幾年前的相片
確實也是蠻過癮的,不是嗎?
整團中最會吃、最愛吃魚的就屬豐兄了
這一頓吃的可是津津有味、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