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稻城亞丁之旅從8月初4到8月15日
來到了這裡8/14算是接近了尾聲
實際上明天就即將要打道回台灣
行程表上一般都寫著『回到可愛的家』
而結束這趟12天的仙境奇幻之旅
之前曾經在『再見吳哥』中曾經說過
每次出遊到了最後一、兩天的行程安排
大多都屬於是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通常我都習慣把它們統稱為『雞肋行程』來的
但說也奇怪,在這趟的倒數兩天之中
卻絲毫沒讓我有這樣的無聊想法
原因無他,只因這些地方是深具吸引力的
打從大老遠就看到好像是「寬窄」二字
從這一個十分具有現代設計感的街道標誌開始
我們來到了近年造訪成都市的觀光客
必到的熱門景點-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座落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
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
整區全都是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建築
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具規模的清朝古街道
說實話,這趟旅程打從第一天開始
我就對成都這一個中國西南的古城有著非常好的印象
其實可以用“一見如故”來形容
從走進了寬窄巷子後
看到綠色的落地大郵筒
看到大木門板上的兩尊可變臉的大門神
看到民初仿洋樓的教堂彩色玻璃馬賽克
看到鑲嵌在牆上老井形象的大萬花筒
抑或當地稱作是「耙耳朵嘛」可載人的三輪車
………………………………………
映入眼簾的這些舊時代的場景、器物
就已經和我們過往的經驗開始連結了
那種感受不必有人在旁邊向你多做說明
一步步都會引導著你掉進深深的時空隧道之中
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
在大清平定了準噶爾之亂後,選留千餘兵丁駐守成都
在當年成都此間的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
清朝居住在滿城的只能有滿蒙八旗
在滿清沒落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
有些外地商人乘機在滿城附近
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
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
同住滿城的獨特格局
當時的寬巷子名叫興仁胡同
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
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無怪乎走在古意盎然的巷弄當中
感受到濃濃的北京味兒就不足為奇了!
這位眼盲心不盲的小賀,頭頂著牛仔帽手拉著馬繩真帥!
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總督趙爾豐隨後交出政權
拆除了少城的城牆,一些達官貴人來此辟公館、民宅
于右任、田頌堯、李家鈺、楊森等先後定居在這裡
蔣介石也曾經來過,使得這些古老的建築得以保存下來
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下公文
將“胡同”統一改為“巷子”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測之中
傳說當時的工作人員在度量之後
便隨手將寬一點的巷子標注為“寬巷子”
窄一點的那條就是“窄巷子”
有井的那一條就是“井巷子”
寬窄巷子就此得名
看到這裡不禁讓我聯想到
在台灣這樣的情況似乎也曾經上演
民國38年國府戰敗撤退台灣
當時的戶政單位為了處理戶政問題
將久居此地的原住民朋友
因為沒有文字記載,語言也不通
就把他們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胡亂取名
造成了許多爸爸和兒子不同姓氏的錯亂現象
沒想到寬窄巷子竟也是在類似這樣狀況下產生的
只能說歷史的巧合並非偶然
原來都會有脈絡可循!